Monks Coffee Roasters(以下簡稱為「Monks Coffee」),是一間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開設咖啡廳的自家烘焙咖啡店。他們除了以高水準的商品及服務為目標外,亦在永續性的考量下,致力於不使用塑膠製品、以電動腳踏車送貨等措施之實踐。
在經過25年的澳洲生活後,於2016年8月創立Monks Coffee的,就是愛爾蘭出身的Patrick Abbott。雖然在尋找物件上花費了1年半以上的時間,不過他仍持續抱持著「必定成功」的堅定信念,究竟在那背後是什麼在支撐著他?以及即便他年過60,但仍持續以現役姿態活躍於第一線的原動力為何?我們跟著他的步伐,探究了他的內心深處。
朝向正確的方向
在重視環境的先進國家・荷蘭當中,已經明確訂下在2024年後,禁止於咖啡廳、餐廳、辦公室等場所使用一次性(無法再利用)的塑膠製品。走在那樣荷蘭國內的最前線都市,即為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高喊「至2050年前,要達成完全的Circular Economy(循環經濟)」之目標,因此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不過,這些看在Patrick的眼裡,卻是顯得美中不足。
Patrick會有那樣的想法,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畢竟Monks Coffee自創業時期起,便一率不使用塑膠製品。不論是紙製吸管,或是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透明杯等,所有材料皆可用於堆肥或回收。此外,為了盡可能減少垃圾,亦將咖啡渣做成肥料或磨砂潔面乳發給顧客。
「為此所需的成本,其實並不是那麼多。確實依據不同的物品,有時會花上比塑膠更多的費用,不過我們透過投入永續性的活動,品牌所獲得的價值更是遠大於一切。
話說如此,這些都必須花費眾多勞力,因此,無論如何都要達成目標的堅強意志,確實有其必要。畢竟,什麼都不去思考就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因為不想成為一個偽善者,因此Patrick於私生活中,亦過著留心永續性議題的生活。他盡可能地仔細分類家庭垃圾,積極地回收任何能夠回收的物品。
「我底子就是個極簡主義者,只會買最基本所需的東西。只要有支持著自己的伴侶以及幼犬Oscar在身旁,就心滿意足了。原本,我就經常想著關於咖啡廳和烘焙所的事,所以才想要將生活過得簡單一些,把家裡整理成一個可以放鬆的環境。
我絕沒有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加諸在客人身上的打算,不過,還是希望客人能理解我們所做的努力以及目標,因此當客人帶著外帶用的杯子過來時,我感到非常開心。那種時候我們會提供客人9折的折扣,不過客人們絕非是朝著折扣而來。」
Patrick的想法,亦可於與顧客建構關係的過程中可見一斑。在每週一次送貨給阿姆斯特丹市內的批發店家及一般顧客時,他們使用電動腳踏車進行配送。汽油車除了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外,還需要油費、保險費,以及昂貴的停車費(1小時8歐元)等,造成成本提高。因此,才會自然而然地選擇電動腳踏車。
「阿姆斯特丹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都市,只要騎上30分鐘腳踏車,就能穿越整座城市。因此,即便是一般客人,只要住在阿姆斯特丹市內及附近不遠處的話,我們就會送過去。」
或許有人會覺得特地幫客人外送,是一件沒有效率的事。不過,Patrick卻自當中看出事業的發展性。
「配送的工作,也是和客人建立關係的一部分。在送貨給向我們批貨的店家時,可以觀察他們販賣的咖啡種類,也可以看出和我們的價值基準是否一致,以及他們的工作人員是否理解我們的商品……。在確認這些事項後,便能和大家一同思索解決之道以及新的方法跟提案。 再加上,跨出腳步進到城市的話,便有機會找到可能成為顧客的店。因此,我們的工作人員在送貨的時候,身上總是會帶著烘焙豆的樣品。」
被點燃的挑戰意願
2022年6月,迎接了61歲誕辰的Patrick出身自愛爾蘭。他在20多歲移居至澳洲後,開始從事溝通和行銷的工作。Patrick在公司任職的同時,曾經以個人接案的方式,替企業和老闆開設餐廳或咖啡廳,因此後來也慢慢地將工作的重心移至那些工作上。
「只要接到『開設咖啡廳』的委託,我就會自找尋地點開始到建立品牌、工作人員的雇用和研修等,一手包辦所有開店前的必須事項。除預算很多外,由於是使用別人的錢,因此必須打造出具特色概念並保證會帶來成功的店。在感受到責任重大的同時,雀躍的心情也總是更勝一籌。」
後來,會決心離開生活了20年以上的澳洲,是因為他在當地相遇了他的荷蘭人妻子。離開故鄉10年以上的她以及與故鄉分離更長時間的Patrick,2人決意回到歐洲生活。
想念歐洲的心情,Patrick也是相同的。他對於歐洲的咖啡市場抱持著高度的興趣,在人生超過半百的現在,他仍希望在異國的土地上進行新的挑戰。那樣的熱情,將Patrick導向了新的舞台。
Patrick多年來,在引領著世界咖啡文化的澳洲從事咖啡相關工作,對於這樣的他而言,就只有一個選擇。在進行市場調查後,他決定將阿姆斯特丹列為候補,探究其因,是因為阿姆斯特丹的精品咖啡市場正面臨萌芽成長的時期。
然而,意想不到的阻礙卻在等著Patrick。阿姆斯特丹依地區的不同,在土地使用分區上亦受到嚴謹規範,因此不易偏向某些業種或是流於無意義的競爭,並且在此同時,亦有著缺乏新陳代謝、新事業很難擠身於市場的一面。A地區只能開設咖啡廳、B地區只能開經營美容院等,正因為有著如此限制,因此要找尋開店的空間是極度困難的。
在穿梭於阿姆斯特丹市內的日子當中,Patrick尋找著看起來不太有人氣的店,並試圖向對方提出事業讓渡的提案,日子就這樣一轉眼過了1年半。某一天,Patrick一如往常地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時,一個從大樓地下室走出來的作業員映入了他的眼簾。
Patrick立即向該名作業員攀談,藉此得知了該物件即將要銷售的訊息以及屋主的情報。那個地方,是一個人車往來頻繁,容易受到注目的絕佳場所。Patrick心想著絕對不能錯失如此良機。他抑制著內心的激昂,並於幾天後,向屋主提出「希望承租」的請求。
「在這座城市,由於自己是外國人,因此我留意細節、制定事業計畫,向屋主做了完美的簡報。之後我才聽說,當時大概有15個的“對手”。如果再晚個1分鐘才通過這個地方的話,或許就不會有Monks的誕生了,一想到這裡,就不禁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咖啡,就是咖啡
能否找到物件仍是未知數,不過對始終堅持不懈的Patrick而言,他確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在他的腦海裡,甚至沒有一絲擔心失敗的不安念頭,那份確信,堅毅地無法動搖。
「話雖如此,我並不是在說自己是特別的。我相信只要在內心決定要去實現目標並且付諸努力,就不可能會失敗。」
支持著那份信心的,是一本書籍。在墨爾本生活的時候,Patrick為了準備開業,他花了2年的時間,走訪了咖啡指南中所刊登的超過100間的咖啡廳及餐廳。他亦在當中註記了店內的空間設計以及產品線、與客人的應對進退……。這本將各間店的照片連同優缺點,統整融合而成的“聖經”,成了他的最佳導師。
「理解『經營咖啡廳大不易』的墨爾本之所以會成功的結構,以及為了保持高水準而設置原則,在這樣的意義層面上,我或許算是抄了一條近路。墨爾本的人口約為阿姆斯特丹的5倍,是一個以咖啡為城市核心的都市。光是為了開設咖啡廳而投資的初期費用,就並非阿姆斯特丹可以比擬。墨爾本的咖啡廳之魅力,是難以模仿的。如果不抱持獨特的想法,經常以更高等級為目標的話,便無法在墨爾本生存。」
Monks Coffee自創業以來,沒有面臨過什麼大危機,如今也順遂地邁入第7年。在他們所進駐的空間,過去曾有水果店、魚店、服裝店、冰淇淋店等各式各樣租戶進駐的歷史。據這30〜40年以來一直看著這裡變化的附近居民所言,Monks Coffee是目前擁有最長進駐紀錄的店家。
彷彿像是在訴說著秘訣般,Monks Coffee的咖啡廳店內牆壁上,刻著“I have measured out my life with coffee spoons.(我以湯匙的數量來量測人生)”這樣一句詩人的話語。 Patric對於這一句有著各式各樣釋義的語句,不禁與自身走過的痕跡及哲學重疊起來。
「咖啡業界接二連三掀起了第二波及第三波的新興風潮。看著造成那些風潮的起點之墨爾本的市場動向,我認為最終還是要重新回到基礎以及原點。舉例而言,即便希望將嶄新的萃取方法或是指南滲透至市場,也只會是流於一時性的熱潮並且終將消退。
只要依據被確立下來的方程式,運用技巧、正確地烘焙、萃取的話,無論何時咖啡都是美味的。理所當然在此前提下,每一杯都需要設置高度標準、留意細節,並且同時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咖啡,就是咖啡,僅止於此而已。」
咖啡為休閒事業
Monks Coffee以「透過咖啡,提供顧客積極的體驗」為宗旨,打造一個可以讓客人手上拿起書閱讀,或是與朋友一同讓心靈休息片刻、度過愉快時光的第三空間,成功建立起他們的事業。為此,Patrick列舉出了幾項重要因素,像是「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以及店內氛圍」。而掌握那樣關鍵的,即為人才。
「在面試時,我看重的是人才的技術及才能。要傳授基本技術很簡單,不過如果欠缺發揮這些技術的才能及熱情,或是無法樂於工作的話,那麼便肯定無法邁向成功。面試者是否真心喜歡咖啡,或者是打從心底樂在其中,看著他們在提到咖啡或是過去經驗的樣子便一目瞭然。如果是擁有那樣特質的夥伴,應該馬上就會融入我們的團隊並且一展長才。最終,咖啡是為客人的人生帶來喜悅的休閒事業。」
訴說著如此想法的Patrick,正是那個比起任何人都更對於“休閒事業”樂此不疲的人。對於會與咖啡廳客人成為朋友,並且一同度過私人時間的他而言,工作和興趣、工作與人生,是不存在著界線的。
「烘焙及生豆的採購、店鋪的管理業務等工作十分多元,不過,我非常喜歡在咖啡廳度過的時間,那樣的喜歡程度跟烘焙的工作可說是不相上下。客人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動力泉源為何、過著何樣的人生……等,我總是熱衷地聽著他們的分享,因此客人馬上就會對我敞開心房。
有時候看對象,我會猶豫是否要直接深入詢問客人的個人故事。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客人,也肯定會希望可以和人進行對話。特別是在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之下,這樣的狀況更加顯著。不論是面臨到某些問題或工作上的麻煩等,他們都會願意與我分享。在販賣咖啡的同時,我就像是個治療師帶給大家建議。從以前我就是個充滿好奇心並且希望更加知道及了解對方的人,對我而言,和客人們的對話總會帶給我能量。」
對於年過50中旬,在異國的土地上建立事業的Patrick而言,或許年齡只是個數字。Monks Coffee的商品及服務、氛圍,不論是哪一項,都是由當地人們”顫動的靈魂“所誕生出來的自然產物。
「我決定讓自己盡可能地持續在最前線工作,也對於自己還能在第一線服務客人擁有自信。關於Monks的後繼者,如果出現適合的人選的話,我會納入考慮,不過現在似乎還不到那個階段。光是目前這個時間點就已經非常忙碌,因為我開設了新的濃縮咖啡吧,而將這個事業帶領至步入軌道是我的夢想。我不想失去像現在這樣與客人交流的時間,因此未曾想過要去追求規模而開設連鎖店。能夠持續自工作獲得成就感,這就是對我而言的幸福。」
撰文:中道 達也
翻譯:Q
MY FAVORITE COFFEE讓人生更加精彩的「我的一杯」
我工作的一環,就是必須喝上很多的咖啡,不過每當我希望能夠好好地享受咖啡時,都會固定來一杯濃縮加近半杯燕麥奶的告爾多咖啡。每天早上我都會為了要調整磨豆機而喝好幾杯濃縮咖啡,不過在那之後,我都會固定喝上這一杯。沒有在烘焙所的日子,我大概會在店裡從早上7點一直待到傍晚18點,對我而言,這一杯咖啡就是我一整天的活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