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國家的大機會。用咖啡開啟東帝汶的未來
成立於2005年的貿易公司Timor Global,看到了東帝汶咖啡的潛力,是咖啡生產和生豆出口的先驅者。Timor Global並獲得政府批準,重建3000公頃的廢棄農地,還擁有東帝汶最大的濕處理廠。
Timor Global最初只有生產商業咖啡,但透過對小規模生產者的技術指導和機械化,提高了品質和生產力,目前精品咖啡的生產比例已超過總產量的50%。公司創辦成員之一兼總經理的鮑比·雷(Bobby Lay)很正面的表示「我很享受目前的狀況」,儘管面臨政治局勢和貧困等各種問題。鮑比在這個21世紀初才誕生的國家,用咖啡畫出了什麼樣的未來呢?
「隨著命運」走進咖啡世界
熟悉咖啡的人可能知道,卡蒂姆是卡杜拉和帝汶混血品種的雜交種,帝汶混血品種是阿拉比卡和羅巴斯塔的自然雜交種,於1920年被發現,並在20世紀50年代傳播到世界各地,對咖啡種植區的延續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其名,現在的東帝汶正是發現它的地方。
之所以使用 「現在的」東帝汶,是因為東帝汶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殖民地。東帝汶在1974年之前一直是葡萄牙領土,1975年宣布獨立,但不久後又被印尼併吞。1999年8月舉行了獨立公投,但由於反對派縱火、搶劫等,導致75%的人口成為難民,據說當時超過70%以上的基礎設施在暴動中被摧毀。
同年10月,聯合國成立了「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在聯合國帶頭建設國家基礎建設後,東帝汶在2002年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然而,在2006年,士兵的示威活動再次導致了暴動,大約有15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來自其他國家和先進國家的NPO等組織協助重建一直持續到今天。
鮑比的父親和叔叔都是華僑,在葡萄牙殖民時期在東帝汶經營咖啡出口生意。鮑比在那個時期出生在東帝汶,但很快就被印尼統治,所以他在14歲時和家人一起搬到了澳洲。
他與咖啡的結緣始於1999年的那一年。因為那一年他和堂兄一起歸國,打算拿回在印尼統治期間失去的家族土地。
「因為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深受澳洲的影響,所以很不習慣東帝汶的生活,我做夢也沒有想過會住在這裡,返鄉之旅完全是一件隨命運安排的事,我沒有什麽特別的目標。但是,完成土地手續的時間比預期的時間要長得多,整天無所事事的渡過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開始想,既然都回來了,不妨做點什麽事。當時,我們能找到比較值錢的出口產品是咖啡。 剛好我父親和叔叔也希望我們這些孩子能繼承家業,於是讓我下定決定進入咖啡產業。」
在新加坡擔任過採購的鮑比與一位朋友一同創業,開始向跨國公司銷售咖啡。透過這門生意,他認識了一個從事東帝汶咖啡交易20多年的人,於是和他建立了夥伴關係。加上新加坡也有另一人加入了他們,於是4個人於2005年成立了Timor Global。就這樣Timor Global成為了首家獲得東帝汶政府批准的外資公司。
東帝汶自獨立以來,一直面臨著難以擺脫極端單一經濟的挑戰,東帝汶經濟的大部分收入都仰賴於石油和天然氣。鮑比和他的同事們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我想讓東帝汶發展起來的心念越來越強烈。咖啡是最關鍵的農產品,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它。而且我們認為咖啡有成長的空間,全看我們怎麼去努力。」
沒有健康就無法生產咖啡
Timor Global一開始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咖啡出口上。因為東帝汶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均名義GDP為1754美元(2021年),是世界上第155個最貧窮的國家,改善貧困和營養狀況是一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因此他們啟動了一個向孕婦和五歲以下兒童分發高營養食品的計畫(2010 年)。他們將WFP(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採購的東帝汶生產的玉米和大豆作為原料,生產加工成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如果社區裡的人有足夠的食物,他們的工作品質就會提高,社區的問題也會趨於改善。我們是唯一一家應世界糧食計劃的要求建廠的公司。當然這是一個商業活動,但我們最大的動機是幫助社區。」
Timor Global也鼓勵生產者在他們的咖啡農場種植蒟蒻。除了使他們的收入來源多樣化,同時在發生糧食危機時也可以成為臨時的儲備食物。除了蒟蒻,他們還推薦種植百香果、胡椒和豆類。
即使作為支柱的咖啡生產也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咖啡樹。因為按照東帝汶的傳統,生產者不修剪咖啡樹,就這樣讓樹木自然生長,等待收成。但這樣咖啡樹會長到4-8公尺高,是正常高度的兩到三倍。如果養分傳播到不需要的枝條上,產量就會下降。
「但是生產者認為砍樹枝反而會降低產量從而減少收入,因此長久以來無法理解修剪樹木的意義。因此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努力倡導及推行正確的修剪知識。最近政府認真執行新政策推廣恢復老樹的生產力。因此鼓勵生產者修剪老樹幹,若促進新芽生長的土地並獲得蓋章的話,農民就可獲得320美元。在過去的幾年裏,生產者們開始對此事充滿熱情。」
其他問題還有像是,許多生產者在收成時進行「帶狀採摘」,即採摘枝條上的所有櫻桃,不考慮成熟度。這意味著總收獲量中只有不到一半是由成熟的櫻桃組成的。
適當的生產管理帶來長期利潤
鮑比特別關注在指導生產者如何收成和精製處理。他還向生產團體免費出借咖啡去皮機(剝殼機),並幫助他們引進微型粉碎處理機來提高生產力。然而,生產者要接受新的思維方式並不容易。
「以生產管理為例,許多生產者試圖盡可能地多生產乾羊皮紙,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以乾羊皮紙出售,可以賺更多錢。但他們不看消極方面。由於缺乏足夠的設施等原因,櫻桃被長期放置發酵。我告訴他們『請確保你有足夠的乾燥空間並管理好數量。』
我還解釋說,在濕羊皮紙上出售是一種選擇。在高海拔地區,乾羊皮紙需要三到四個星期才能生產好,但濕羊皮紙的話,你可以每一兩天賣一次。利潤率可能較低,但營業額較高,如果一起使用,從長遠來看可以產生更多利潤。我們需要他們理解這個邏輯。」
另一個生產瓶頸是農地所有權的複雜性。在東帝汶的許多情況下,耕種者和土地所有者是分開的,而且自獨立以來,土地所有者一直沒有回來。這意味著生產者實際上持續地在 「非法占領」。 如果是使用社區公共農田來說不是問題,但這是一個潛在的沖突風險。
咖啡運輸網絡也不可靠。在東帝汶,據估計,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和道路狀況不佳,東帝汶30%的農產品無法抵達市場。 這對生產者來說是致命的。
「即使到了,也不是及時的。至少需要四五天才能到達我們這裡,期間品質會下降。運輸成本很高,也是一個不利的條件。」
但是無論東帝汶的發展狀況如何,毫無疑問,東帝汶都是適合咖啡生產的地方。從 2009 年開始,Timor Global開始生產蘇門答臘(濕殼)和免洗的精品咖啡。他們也繼續生產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的商業咖啡,目標是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從 2016 年左右開始,他們也開始挑戰天然和蜂蜜加工處理,目前他們超過50%的產量是精品咖啡。
與生產者一起振興東帝汶
生產者和鮑比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東帝汶咖啡的高品質逐漸在業內廣為人知。鮑比說:「在展覽會上,喝過它的人的反應出奇地好。」
隨著全世界對有機產品的興趣日益濃厚,越來越以有機為導向,東帝汶的咖啡沒有使用任何殺蟲劑或化學肥料的事實也是一個主要的吸引因素。 因為法律規定,咖啡必須以有機方式種植。
生產者的動機也發生了變化。鑑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擁有「自己的咖啡去皮機」,今年也由租賃制改為購買制。購買咖啡去皮機的費用從咖啡銷售收入中扣除,一旦全額支付,咖啡去皮機就成為生產者的財產。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生產者採用更專業的方法進行收成和加工。他們也增加了收入,成為其他生產者的燈塔。
在這個大約130萬人中的國家,30-40%的人依靠咖啡為生。 我們的工作是提高人們對東帝汶咖啡的認識,並盡可能讓更多人能夠依靠咖啡自力更生。」
另一方面,咖啡產量仍然很小,2020年為7500噸。在國際市場上,它有時被歸類為印尼咖啡(2021年約77萬噸)。事實上,Timor Global的一些客戶將其作為印尼咖啡進行分銷。
「在葡萄牙殖民時期(1974年),當我父親出口時,我們生產了5萬至7萬噸。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情況與殖民時期相比較,因為工作條件不同,但我們比我心中的願景晚了5年或10年,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做出重大改進。
我們還要把握市場動向、價格走勢,為生產者做貢獻。此外,東帝汶仍有未被認可的品種。 如果我們可以將這些商業化,我認為我們可以為杯測檔案增加更多深度。」
最近成立的東帝汶咖啡協會 (ACTL) 使所有人都能獲得有關處理技術和市場價格的訊息。這些發展也有助於增加生產者的積極性。
「東帝汶是一個小國,卻備受國際矚目。過去10年,由於政局不穩等因素,東帝汶停滯不前,但它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一旦國家穩定下來,就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它在地理上優勢在於它位於澳洲、紐西蘭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之間。我們雖然是一個不成熟的國家,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有無限的可能。」
鮑比隨命運安排回到了家鄉,轉眼20多年過去了。他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有些什麼樣的想法呢?
「有時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在這裡生活和工作當然很艱難,但整體來說我很享受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一直想振興東帝汶,為我的國家做貢獻。雖然不知道咖啡是否是我的命運,但對我來說,這是讓我實現目標的東西。我會持續盡力而為,努力下去的。」
文:竹本 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