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1

純淨的人生~溫和的國度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的國名在西班牙語中意思是「豐饒的海岸」。雖然這麼說,卻沒有石油等資源,有的是濃厚的人情味。當抵達首都聖荷西(San José)的機場時,映入眼簾的是牆上貼著一張海報,上面寫著「歡迎來到幸福的國度」。事實上,在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幸福報告》中,哥斯大黎加的幸福指數排名第一。是咖啡給這個雖然貧窮但內心富足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幸福。

在長春之國出產的第一名

在強風暴雨席捲過後,絢麗的彩虹高掛在湛藍的天空。從山麓沿著山坡吹上來的強風相當涼爽。雖然位於北緯10°的熱帶地區,但位於半山腰的咖啡園有海拔1300公尺之高,所以讓人感到猶如置身在避暑勝地般清爽。

曬得滿臉通紅的工作人員們,取下鋪在稱作「非洲式棚架」的金屬棚架上的黑色塑膠布,露出堆得像是小山般的咖啡豆,他們細心的將處理好的咖啡豆用手慢慢地攪拌,讓咖啡豆慢慢乾燥,從棚架底部也會吹來陣陣徐風,讓咖啡上下都能均勻地自然乾燥。

用塑膠布將庭院圍起來,再將咖啡豆鋪在院子裡的水泥地上,會一直曬到含水量可以降到10%為止,透過陽光和水泥地的熱氣慢慢烘豆,並且每30分鐘要用犁粑翻動一次咖啡豆。雖然這工作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是相當費力。

哥斯大黎加是一個面積不到北海道八成的小國家。中央有海拔3000公尺高的火山和山脈延伸,而主要城市都集中在被這些群山環繞的中央盆地,首都聖荷西也在其中。在首都近郊處有許多小規模的咖啡農園。這裡的土地肥沃,擁有富含有機物質的火山灰土壤,一年的降雨量也高達1500毫米,而且平均氣溫只有20度左右,可說是一個「常春之國」,再加上晝夜溫差大,讓哥斯大黎加成為最適合種植咖啡的土地。

用手攪拌「非洲式棚架」上咖啡豆的人們=2015年、在BRUMAS DEL ZURQUÍ咖啡農園

我來到了盆地的一角,位在埃雷迪亞(Heredia)省的蘇爾基(Cerro Zurquí)山(海拔1900公尺)上的半山腰,一個叫做BRUMAS DEL ZURQUÍ(蘇爾基之霧)的咖啡農園。這家農園從1890年創業至今,已傳承到了第四代。主要生產備受矚目的藝伎與在哥斯大黎加發現的波旁(Bourbon)變種維拉・薩奇(Villa Sarchí)。每5000平方公尺就是一個小農園,一共有35處,一個農園由45人採收,每一顆咖啡果實都是他們一顆一顆親手摘下的。每年的收成季節是11月中旬至隔年的2月下旬。不光只是栽種,也擁有一個小規模專用的微型處理廠,農園也投入心思在咖啡的處理上。

乾燥完後的咖啡豆還需要挑除混雜的物質,每69公斤一袋的咖啡豆由6個人來手工作業,每袋需要花上一整天挑選,再將完成的咖啡袋堆疊在倉庫裡,靜置一個月左右後才能開始出貨。從2002年起也開始對日本出口,2012年,在國際卓越杯(COE)比賽中榮獲了世界第一名,而我去拜訪的2015那一年,也獲得了世界第二名的佳績。

Photo: DaseinDesign

各式各樣的咖啡農園

我第一次拜訪哥斯大黎加是在1984年。從那以後,我每次到哥斯大黎加都會到處參觀咖啡農園。在通往北方的高原地區上,可以看到山坡上種滿了許多約2公尺高的咖啡樹,在農園前會有一台由兩頭牛拉著的傳統牛車「carreta」,在木製的外箱上用紅色和黃色等顏料彩繪出花鳥等圖案,連嵌有鐵製輪軸的木製車輪也看得到彩繪的痕跡。以前是用牛車運送咖啡,雖然現在只拿能載一些收割的稻草等,但在生活中還是可以隨時看到牛車的蹤影,這樣自然的牧場田園風光,看著讓人心情也跟著放鬆。

哥斯大黎加的大型農園很少,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國人於1985年創立的布里特咖啡(Café Britt)。他的銷售通路不僅在國內,現在還拓展至全中南美洲,我在2002年參加咖啡參訪團時,首度拜訪了這間咖啡農園,而在這間有趣的農園到現在還是讓我記憶猶深。

站在田裡的導遊大叔才剛開始講解,一個正在採摘咖啡果實的年輕人,忽然大聲指責:「你這樣說明不對。」然後兩個人就在那邊開始爭論起來了。喂、喂、別放著客人不管啊…,這時候,身邊出現了一位小姐,她身穿殖民時期的洋裝,引導我們走到一間像劇場一樣的房間。進入房間後看到舞台上已經有一艘哥倫布船,導遊大叔變成了船上的船長,而剛剛的那位年輕人則變成了船員,身著洋裝的小姐接著迎接船的到來。原來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啊!三個人用一場音樂劇詮釋了哥斯大黎加的歷史。導遊大叔最後跟大家說:「據說能在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農園結為情侶,都能終成眷屬,白頭偕老喔!」。聽了同團員的大家,不由得相視而笑。

過去用來運送咖啡的傳統牛車Carreta =2020年、在哥斯大黎加中部高地

我也參觀了全球佈局的星巴克公司位於中央盆地的阿爾薩斯(Hacienda Alsacia)農園。位在媲美富士山的波阿斯火山(Volcán Poás)的山麓下,在一個佔地有240公頃之大的寬闊土地上,建有咖啡農園以及咖啡栽培的研究中心,戶外的咖啡樹苗整然有序,並有專門解說咖啡處理過程的設施,在可以俯瞰整個農園的高地上也設有咖啡店和商家,建築風格相當現代化且很有星巴克的味道。但是,也似乎太有都市感,跟四周的田園風光相比似乎有些突兀。

Photo: Luis Salazar/Crop Trust

小農之間的平等關係

哥斯大黎加的特色是,咖啡栽培幾乎都是以小農為主。中南美洲的傳統咖啡園大多是由極少數富人獨佔的大型農園,但唯獨哥斯大黎加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是由很多小農們互助合作,長期建立平等關係而發展來的。會有這樣的背景,其實是有一段因為幸運而克服逆境的歷史。

哥斯大黎加開始生產咖啡是因為出自「別無選擇」,當中美洲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時代,其他區域種植了西班牙需要的染料和煙草等,但因為哥斯大黎加地處邊緣,即使栽種和其他區域相同的作物也不容易賣出,所以他們只好轉為種植新引進的咖啡。

雖然都通稱為中南美洲,但其實是很不一樣的,當西班牙人對「新大陸」進行殖民時,他們以可以掏金的秘魯當作在南美洲的據點,以可以掏銀的墨西哥作為中美洲的據點,將原住民像奴隸般的強迫勞動,豪奪財富。當時,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旁的瓜地馬拉設置了中美洲的總督府,但沒有官員願意前往距離最遠,資源又匱乏的哥斯大黎加。加上當地的原住民很少,所以移民至哥斯大黎加的西班牙人決定實施自治,靠他們自己的雙手拓荒,從那時候起,窮人們之間也因而產生了一種互助的情誼。

1821年,中美洲從西班牙獨立成為一個聯邦國家,當時的哥斯大黎加政府鼓勵居民種植咖啡並提供咖啡樹苗和土地,因此在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催生了許多小農,但是收成後的精緻高級的咖啡豆卻找不到買家…

直到有一天幸運之神翩然降臨了。在1843年的聖誕節,一艘尋找貿易商品的英國輪船來到了哥斯大黎加的太平洋海岸,停靠在蓬塔雷納斯港。因為這個契機,哥斯大黎加開始定期出口咖啡至英國。就這樣,這個當時只有八萬人口的貧窮小國搖身一變成為中美洲最繁榮的國家,加上英國的投資推動經濟的飛速發展,上天給了這些辛勤工作的小農們,一份美好的聖誕禮物。

種得井然有序的咖啡樹=2019年、在哥斯大黎加中部

咖啡帶來了國家的教育

當哥斯大黎加社會開始富足,政府在首都建造了一個仿照巴黎歌劇院的國家劇院。這是一座白色的宮殿式建築。從雕塑林立的大廳往走廊上方看,天花板上有一幅描繪咖啡農園的畫作。但看著畫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海岸邊的咖啡樹結著果,穿著美麗衣裳的女人們正在採收著果實。原來這幅畫是是由一位不了解咖啡農園的義大利畫家所想像繪製而成的。

蓬勃發展的經濟也讓國民開始萌生了自由的政治意識。1847年,登上哥斯大黎加的第一任總統是一個29歲的年輕人。他創辦了大學和報社,而當他當上總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立了一所女子高中。因為他深信,無知是社會弊病的根源,新聞自由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接著富有使命感的政治家在1871年的憲法中廢除了死刑,並且為了讓每個人可以接受教育,開始實行了免費的小學義務教育。所以,哥斯大黎加在很早期就成為中南美洲識字率最高的國家。農園工作的工人們素質變高,產品的品質也跟著提升。

到了19世紀末,咖啡已佔了國家出口的90%。若咖啡處理業者威脅到小農的利益,小農們會組織哥斯大黎加咖啡生產聯盟來與之對抗。因此,政府為了雙方可以共存共榮,成立了哥斯大黎加咖啡協會。這個協會的成立在中南美洲是相當特殊的,因為在其他國家,政府會與大企業或資本家合作一同來剝削農民,但只有哥斯大黎加不同於其他國家,因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和國民之間的平等意識已經長期深植人心。

描繪咖啡收成的國家劇院的天花板畫

成為實現和平與環境友好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哥斯大黎加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躍進。因總統選舉結果引發了內戰,國民對於同胞們互相殘殺深感遺憾,主張應透過對話而非武力解決紛爭的聲浪不斷升高。1949年,新憲法廢除了軍隊,成了繼日本之後,世界的第二個和平憲法。然而與日本不同的是,哥斯大黎加是真正廢除了軍隊。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和平國家。

為了將預算用於發展社會而不是殺人,哥斯大黎加將不再需要的軍事支出全部用在教育經費上。他們喊出「有多少士兵就要培育出多少老師。」自那時起,國家每年都會編列30%的預算用於教育費。現在,孩子們可以從幼稚園到高中,接受13年的免費義務教育。在教育上比日本還要進步。

不只是如此,哥斯大黎加還是對環境友善出了名的國家,國土的四分之一成為了國家公園。雖然僅是一個小國,但蝴蝶的種類卻比整個非洲大陸還多。在這個國家沒有動物園,因為他們的想法是動物不應該是拿來觀賞的,如果想看動物,人們走進大自然就好,所以當走入鄉下,你可以看到巴士通行路上,樹懶倒掛在樹上。

一隻正在吃樹葉的樹懶,吊掛在巴士通行路的樹上=2012年、在托爾圖格羅國家公園

現在席捲全球的生態旅遊,實際上也是在戰後不久發源自哥斯大黎加。因此為了體驗生態旅遊,我決定下榻在蒙特維德(Monteverde)自然保護區的一家生態飯店。

當我下了車,雙手提著行李在暴風雨中奔跑時,站在飯店櫃檯的老先生看到立馬冒著大雨前來,渾身濕透地幫我提了一個行李。當我確定好房間,身邊的老太太也貼心地幫我撐傘,送我到房間。

隔天早上我才知道,這位老先生是前總統,老太太是前第一夫人。當我聽到老先生的名字時,我大吃一驚。是羅德里戈・卡拉索(Rodrigo Carazo Odio)先生。他就是那位在擔任總統期間,在聯合國大會上提議設立聯合國和平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for Peace)的提案人。我忍不住對站在櫃檯的他問道:「前總統為什麼您會在這裡?」

「在哥斯大黎加,為了避免產生獨裁者,總統或議員是被禁止連選連任的。於是當我完成總統任期後,我就決定徹底離開政治圈,未來要以一介普通市民的身份為世界盡一份力。因為和平、和教育國家已經實現,所以未來我想致力於為國家開啟一條前往環境友善的道路,因此我用積蓄打造了一間生態飯店並開始推廣生態旅遊。」

創立了聯合國和平大學的卡拉索前總統=2002年、在蒙特維德

純淨的人生

你不覺得驚訝嗎?無論在哪個國家,政客家皆執著於權力。我希望在日本,不,是全世界都能有像他這樣的政治家。因為咖啡栽種的歷史發展,讓平等的思想深植於國民的內心以及重視自然的結果,帶來了乾淨的政治和綠色的環境。

說到環境,在哥斯大黎加沒有核能發電場,99.5%是再生能源。當我在1984年第一次訪問哥斯大黎加並向政府詢問能源情況時,他們已經開始關注再生能源。雖然在經濟上哥斯大黎加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資金修補凹凸不平的道路,因為是拉丁國家,所以工程總是慢慢來,但人們的臉始終是開朗的。

如果你來到這個國家,你也會洋溢著幸福感。許多移民都來自備感壓力的美國和日本,即使你不懂西班牙語,你只要學會「Pura vida」這句問候語,到哪裡都可以使用,意思是「純淨的人生」。

2002 年,我拜訪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農園,那裡集結了3500名的小農,並組成了九個農業合作社,共同出售了他們的產品。產品名為「和平咖啡」和「森林咖啡」。他們將哥斯大黎加的兩大特色直接命名在產品上,並且將出口到德國和法國所得的利潤都用來採購給孩童們的電腦、提供獎學金及建設鄉鎮設施。

哥斯大黎加的咖啡反映了當地人們腳踏實地和樸實的生活方式。風味沉穩、溫和。當你結束一天工作想要放鬆一下時,非常適合拿起一杯他們的咖啡一邊閱讀,一邊品嚐。由於氣候變遷,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農園正在慢慢地減少,所以讓我們珍惜現在,好好的細細品味吧!

Periodista internacional

伊藤千尋 (ITO・CHIHIRO)

國際新聞記者。1949年出生於山口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學生時代就以國際志工的身分前往古巴協助收割甘蔗,並身為東京大學「吉普賽人」調查探險隊的隊長,前往東歐研究游牧民族「羅姆族」。1974年加入朝日新聞,先後擔任過聖保羅、巴塞隆那、洛杉磯分局局長,同時作為「AERA」創刊的編輯部成員,深入現場採訪東歐革命等,長年專注於報導國際問題。2014年9月退任。現為NGO「哥斯大黎加和平之會」共同會長。至今為止已實地走訪過全球82個國家。
官方網站 https://www.itochihiro.com/